近日,受广东省市场监管局委托由珠海市市场监管局组织专家对阳江市完成建设的广东省林下经济春砂仁标准化示范区、广东省鱼苗养殖标准化示范区及广东省草鱼养殖标准化示范区进行考核验收。经考核,3个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均顺利通过验收,其中1个示范区荣获优秀等级。
2015年以来,阳江市共立项建设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3个,完成建设项目9个,在建项目2项,申请终止项目2项。通过农业标准化示范区(试点)的建设,建立了标准体系,有效促进了增产提质增收,带动了周边农户实施标准化种(养)殖,取得了良好的示范效应。
紧扣种(养)殖实践,建立完善的标准体系
在阳江市市场监管部门的组织下,在有关标准化技术机构的指导帮助下,试点承担单位根据标准化示范区建设要求,将标准化工作纳入承担单位企业战略规划中,根据要求成立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确定专职和兼职标准化人员,明确各级工作职责,设计管理组织机构图。紧紧围绕实现农业现代化和保障食品安全,加快推进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实施标准化,着力构建示范区的标准体系。建立健全种(养)殖的品种、规格、质量、等级、安全、卫生要求;试验、检验、包装、储存、运输、使用方法;生产技术、管理技术、术语、符号、代号等规范化的工艺流程和衡量标准。用产前、产中、产后的标准规范,实现必要而合理的统一的活动。建立以技术标准为核心,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相配套的企业标准体系。
严格实施标准体系,提高产量和质量
承担单位通过签发企业标准体系发布令,部署标准体系运行、标准实施工作,聘请标准化专家对全体员工进行标准体系培训,并由各管理人员和班组长负责传、帮、带对普通员工进行标准实施指导。承担单位各部门、各岗位按标准体系运行要求全面执行各项标准,各部门认真做好种(养)殖的产前、产中和产后记录。标准化办公室不定期对各部门、各组的标准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没有实施到位的或没有实施的,责成立即整改,并纳入各部门和员工的绩效考核之中。通过标准体系运行与标准实施,各岗位人员强化了标准化意识,用标准指导种(养)殖全产业链工作。经测算实施标准化种(养)殖前后对比,产量和质量均有提升。广东省鱼苗养殖鱼苗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完成后,鱼苗成活率在原来45%的基础上提高了10%左右,实现年产值增长240万元。广东省林下经济春砂仁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完成后,每亩可增加收入3440元,每年增加利润178.9万元。广东省草鱼养殖标准化示范区养殖基地获得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认定和出境水生动物养殖场(淡水养殖鱼类)注册登记,其11类产品入选“深圳标准-圳品”,产品追溯管理获省级媒体报道。
广泛带动周边农户,实现良好的示范效应
示范带动是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的重要目的,示范区承担单位通过邀请标准化以及技术专家开展专题培训和现场观摩、发放技术小册子多种方式,有效带动周边农户提高种(养)殖技术和开展标准化种(养)殖的意识和技术。同时,示范区承担单位还通过与周边农户签订合作合同,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形式促进产业化,提高农民的收入。近年来,广东省鱼苗养殖标准化示范区盘活荒地近100亩,累计支付租金约200万元,惠及30个农户家庭;累计提供固定就业岗位15个、临时工18个,就业收入增加约150万元;带动周边养殖户300多户,年收入平均增加15.3%;带动农户水产养殖面积2860亩。为当地渔民的转产转业以及农民的就业致富和乡村振兴做了较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