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城市重要的公共基础设施,农贸市场是体现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窗口之一,关系着市民的“菜篮子”“粮袋子”,因而近年来农贸市场的升级改造工作越来越受到各地政府的重视。
记者了解到,自2020年开始,广东省江门市坚持将农贸市场的综合治理工作作为改善民众生活质量的重要抓手,成立市农贸市场综合治理行动领导小组,由江门市市场监管局牵头,从环境卫生、设施完善、氛围营造、规范经营等方面入手,加大整治力度,使得拆除违建、经营不规范、市场脏乱差等问题有了根本好转,全市菜市场“颜值”“内涵”双提升。江门市市场监管局负责人表示,未来将进一步规范农贸市场管理水平,为市民提供卫生整洁、优质放心、安心舒心的市场消费环境。
改造后的新会濠挢市场智慧化管理水平大大提升
攻坚克难 农贸市场环境大变样
“现在这个市场变干净好多,地板也不会一直湿漉漉的,干净明亮,想买什么一眼就能看到。”在蓬江市场门口,一位正要进去买菜的消费者告诉记者,现在逛市场是一件很舒心的事情。
记者留意到,经过改造后的蓬江市场与此前相比有了不少变化:原本破旧的市场招牌换成崭新显眼的大字,门口坑洼的地方重新铺平;市场内部,曾经杂乱的死角也被清理干净,商家店铺与档口布局整齐,过道宽敞明亮,整个市场面貌焕然一新。
据了解,蓬江市场是整个江门市区农产品零售、批发类最大的农贸市场之一。2020 年 12 月,江门市国资委、滨江公司通过公开招商引入了广东菜丁集团对蓬江市场进行升级改造。根据创文惠民和升级改造的整改要求,菜丁集团按超市化、智能化标准,投入改造资金1500多万元,用40天的时间,使蓬江市场实现从硬件到软件、从服务化到智能化的美丽蜕变。
但作为有26年历史的老市场,这里的改造难度不言而喻。
“首先是时间紧、任务重。”江门菜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区域总经理黄晓华表示,蓬江市场首层肉菜市场面积约 5537平方米,设有铺位 101 个,摊位 255 个,二层面积约 5800 平方米。要在40天的时间里完成整个菜市场的翻新和各类系统的搭建升级,任务十分艰巨。
其次是与商户的沟通问题。“很多商户一开始并不理解,因为改造后的标准很严格,包括卫生条件、菜品的摆放、明码标价、工具换新这些都有要求,不像以前他们想怎么样就怎么样,所以有些人不是很能接受。”黄晓华说,“以工具换新为例,很多商贩的菜刀、菜板用了十几年都没换,尤其是木的砧板容易滋生细菌,并不符合卫生条件,所以我们全部要求换成不锈钢的。”
黄晓华表示,尽管不少商户一开始对于市场的升级改造有疑虑,但在工作人员的多方解释与沟通下,还是逐渐接受并且越来越自觉。
如今的蓬江市场在基础设施、卫生条件、区域规划等方面均有了较大改善。记者在现场看到,蔬果区、鲜肉区、水产区、干货区等区域规划有序,满足了周边居民在一个市场内买齐生鲜、果蔬、熟食、干货等各类产品的购物需求。
在蓬江市场经营一家蔬菜档口的李女士告诉记者,改造后的市场面貌变化很大,干净整洁的环境不仅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顾客来逛市场,自己每天坐在档口里也觉得很舒服,再也不用忍受脏乱差的市场环境,所以改造后绝大部分商户还是留了下来。
注重治理深度 提升智慧化监管水平
事实上,蓬江市场只是江门市农贸市场综合治理与改造的一个缩影。三年来,江门市根据各县(市、区)经济发展实际,按照“先易后难、一场一策、稳步推进”的总体思路,制定了城区、镇级和村居三类改造标准。2021年率先完成蓬江区、江海区、新会区、鹤山市153家农贸市场升级改造任务;2021—2022年分两年逐步完成台山市、开平市、恩平市117家农贸市场和全市11家圩日市场升级改造任务。
与蓬江市场一样,改造后的其他农贸市场划行归市清晰,功能分区合理,亮照经营、明码标价严格落实,食用农产品快检、不合格产品处理结果公布及时,270家农贸市场设置消费维权服务站,消费纠纷矛盾及时有效化解。
农贸市场改造,不只是翻新个地面、粉刷个墙面,再添置几样新设备那么简单,江门市在农贸市场综合治理的过程中更注重深度。
以新会区的濠桥市场为例,据市场负责人介绍,濠桥市场改造前布局混乱,地面垃圾、污水随处可见,占道经营、杂物乱堆放是常态。但改造后的农贸市场在内外环境、硬件设施和经营管理上呈现新面貌,不仅更清洁、更美观、更安全,而且更注重提升智慧服务和精细化管理水平。市场配备完善的排水系统、消防系统、中央空调、自动扫地机、智能测温机器人、档口电子显示屏和电子秤,实现智慧化管理,现代风的设计风格令人耳目一新。
而智慧监管也是整个江门市农贸市场综合治理与升级改造的一大特点。据了解,江门市市场监管局自主开发了“邑食安—阳光市场”App并应用到实际,属地市场监管部门驻场人员、市场开办方人员每天对农贸市场落实疫情防控、环境卫生整治、食品安全监管、产品质量监管、市场主体诚信经营等情况开展自查巡查,累计上报自查巡查信息15.71万条次,上级监管部门人员可直接通过后台实时监测各方履职情况,实现市场监管最少接触、最快覆盖。
以台山市为例,其充分发挥市场快检“过滤网”“防火墙”作用,在全市19个农贸市场设立食用农产品快速检测室,坚持每天开展以蔬菜类、水产品、畜禽肉和蛋类为主的食品快速检测。目前,台山全市43家农贸市场均已建立食用农产品食品安全管理责任制度。
此外,江门市市场监管局还聚焦严重影响市场环境、群众反映突出的市容秩序问题,开展集中攻坚,把专项治理与日常监管有机结合起来,加强日常巡查和宣传,积极引导市场开办方(管理方)、经营户、消费者和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先后推出28期“一监到底”网络直播执法农贸市场专场,由4家媒体同步直播,及时回应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
改造后的水街市场,约定5年内租金较改造前增长不超10%,成为市民的打卡热点
打造“星级”市场 年轻人也来“凑热闹”
“请戴好口罩,测量体温,先扫场所码,再亮行程卡。”在水街市场门口,记者看到,市场工作人员正礼貌地提醒来往的市民配合做好防疫措施。
进入市场,眼前一片整洁、明亮,蔬菜、水果、干杂、水产……货物分区分类、有序摆放;足够的层高加上宽敞的过道,让空间更为开阔;地面整洁干燥,不见杂物,黄白相间的瓷砖更是增添了几分设计感。
“过去这里一到下雨天,到处都是积水,环境脏乱差不说,雨水会漏下来,根本做不了生意;现在就好了,市场重新翻修改造,下多大雨都不怕,我现在都很喜欢待在这里。”在水街市场经营干货的杨女士表示,整体改造完成后,商户的店租也仅仅是微涨,因此这里产品的价格普遍也不高,也就有更多人喜欢到这里买菜,对于商户来说也是一种受益。
记者了解到,同样是经过升级改造的农贸市场,水街市场还有另外一重身份——“四星级”农贸市场。这还要从江门市打造文明诚信市场的具体举措说起。
据了解,为助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打造文明诚信市场,江门市出台了《关于推进江门市农贸市场文明创建和契约管理工作方案》,推广18项市场管理制度和文书范本,引导市场实行制度管市、契约管市,建立落实“红黑榜”公示制度,并组织开展文明诚信市场创建、“星级市场”评比等系列活动,选树先进典型,以评促建、以评促管,先后打造18家星级市场,其中10家市场达到四星级,市场开办方经营管理水平不断提升,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整洁舒适、服务优质、安全放心的市场购物环境。
“以前来逛菜市场的都是上了年纪的人,现在市场环境变好了,很多年轻人也愿意来逛一下;以前小朋友来菜市场,大人看了都很紧张,怕小孩弄脏或者摔倒,现在也都愿意带着孩子一起来买菜了。”水街市场经营者刘先生表示。
记者随机采访了市场里的一位年轻消费者,她表示,水街市场建筑保留江门墟街的历史文化特色,而且购物环境好、物品种类繁多、价格也实惠,在这里逛市场就像逛超市一样,既有氛围、购物体验也不错。
江门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农贸市场经过改造升级,加强服务管理,面貌与秩序同步提升,带给市民家门口更加轻松愉悦的采购体验,让市民的“菜篮子”拎出“幸福感”。
270家农贸市场全部完成改造 启动特色农贸市场创建工作
民以食为天,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关系着千家万户的“菜篮子”。乘着政策的东风,近年来全国各地都在加紧推进农贸市场改造工作。
2020年以来,江门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落实省、市党委政府关于农贸市场综合治理行动的工作部署,全力以赴办好市场升级改造民生实事,让人民群众“菜篮子”拎出幸福感、安全感。截至6月14日,江门市已全面完成270家农贸市场和11家圩日市场升级改造任务,其中农贸市场改造比广东省规定的时限提前了47天、圩日市场改造提前半年。
在力度上,江门共投入改造资金3.82亿元,改造农贸市场总面积111.67万平方米,其中民间资金投入占59.9%、政府奖补投入占30.4%、国资投入占9.7%。江门市市场监管局负责人表示,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下,江门市将多措并举做好“菜篮子”保供稳价工作,加强终端监管,确保全市蔬菜供应充足、价格稳定,让市民群众吃上“实惠菜”“放心菜”,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值得关注的是,尽管“农贸市场综合治理三年行动”到目前已圆满收官,但江门市探索农贸市场转型升级的脚步仍在继续。
以特色创建为延伸,江门市市场监管局下一步将拓展市场综合治理内涵。具体来说,是在全面完成市场升级改造的基础上,联合农业农村、商务、文广旅体等部门启动特色农贸市场创建工作,着力打造市场升级改造2.0版,争取在今年年底前每个县(市、区)创建不少于1家特色农贸市场,探索传统农贸市场转型发展之路,促进消费提质升级。
“下一步,江门市市场监管局将按照全省农贸市场综合治理行动工作部署,充分发挥牵头单位统筹协调作用,认真组织各成员单位贯彻落实省、市党委政府工作要求,着力打好三年治理行动收官战,建立完善市场治理长效机制,加快创建特色农贸市场,不断巩固提升市场升级改造成果,让人民群众在市场改造中收获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江门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