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翻金浪 早稻收割忙 产量稳中略增

江门市早稻种植面积8.3万公顷 已收割6万公顷
作者:  来源:江门日报   发布时间:2021年07月15日

       连日来,侨乡大地上,农户们纷纷开始抢收成熟的水稻,一片片稻田随风翻起金色的波浪,一台台收割机奔跑在金色的稻田里,奏响了乡村振兴的“丰收曲”。据统计,今年江门市早稻种植面积8.3万公顷,同比增加467公顷。目前已收割面积逾6万公顷,产量稳中略增。

       今年以来,全市农业农村部门积极开展“我为粮农办实事”实践活动,抓住种子和耕地“两个要害”,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多轮技术服务,抓好高标准农田和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推动农业机械提质增效,增强农业综合防灾减灾能力,保障粮食颗粒归仓。


 

 江门日报记者 郭永乐 摄

 

       超级稻“产量一年比一年高”

       又是一年丰收季,新会区双水镇文发农场的袁隆平“湘两优900”超级杂交稻示范田内一片金黄,平均亩产达716公斤,比去年同期高出10公斤,再次刷新纪录。

       “超级稻我们已经种植了3年,产量一年比一年高。禾下乘凉梦不仅是袁老的毕生心愿,也是我们千千万万农民的所盼所想。”文发农场是驰名省内外的水稻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项目基地,农场主张伟文表示,他们将接好这一棒,朝着粮食增产的目标不断努力。

       李胜业是台山市都斛镇公认的“种粮大王”,和水稻打了半辈子交道。今年他承包了66.7公顷土地种植水稻,在去年的基础上增加了近20公顷。“收割工作已经全部完成,总体产量比去年略微增加,亩产湿谷500公斤左右。”李胜业说。

       和往年不同的是,李胜业在省有关专家的指导下,以6.6公顷地为试验田,种植富硒大米。“今年试验情况理想,亩产在475公斤左右,卖价是普通大米的2倍左右。”李胜业对未来信心满满,计划打造“都胜”品牌,形成种植、生产、加工、包装、销售一条龙,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推广水稻生产全程托管模式

       连日来,台山市北陡镇寨门村金灿灿的稻田里,机声隆隆,联合收割机来回穿梭,一片繁忙的丰收景象。

       “今年早造我们在寨门村设立试点,推出种子、农药、化肥,到机耕、机插、机收、稻谷烘干、销售全程托管服务,与60多户农户合作,在不改变农民对土地承包权的情况下,签订托管合同,由我们全方位管理。”广东德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蔡天比说。

       “种了40多年地,头一回请‘保姆’来干,没想到活干得比我们自己还要好。”收割现场,寨门村农户容光发拿着金黄的稻穗,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我们目的是实现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生产,提升农业效益。此外,我们采取事后收费模式,直到水稻生产托管服务产生收益后,农户才需要向我们支付服务费用。此前的所有支出都由我们垫资。”蔡天比告诉记者,经过测算,试验田的亩产达到湿谷600公斤的高产水平。

       记者了解到,广东德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服务范围正不断扩大,预计今年晚造推广面积将超过333公顷,进一步协助解决土地粗放经营、土地撂荒等农村难题,帮助农民实现“离乡不离地,不种有收益”的美好愿景。

       据了解,水稻生产全程托管模式能有效解放农村劳动力,统一使用优质品种和先进技术,稳定粮食生产面积,增加粮食经济效益。接下来,江门市将大力推广该模式,推动粮食生产方式转型升级,进一步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提高农机使用质量和效率

       江门农机化水平一直走在全省前列,截至2020年底,江门农机总动力181.4万千瓦,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65.02%,水稻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90.2%。

       “比赛开始!”一声令下,农机下田,水稻归仓。10位精英选手使用自带水稻联合收割机在划定区域内大显身手。7月5日,广东省“弘科杯”水稻机收减损技能大比武活动(江门赛区)在台山市举办,这也是全省田间节粮减损实战大比武的首场。

       冯承志从事水稻机械化收割工作已有21年,是所有选手中驾龄最长的,他表示:“这段时间,正在积极抢收,每天工作时长超过14个小时,一定要打好夏粮收割这场仗,宁流千滴汗,不损一粒粮。”

       江门市农业农村局三级调研员林立业介绍,江门是丝苗米之乡,开展水稻机收减损大比武活动是“我为粮农办实事”的具体行动。据测算,若损失率能降低0.5%,全市每年可多收500万公斤粮食。

       连日来,满载稻谷的运输车不断驶向开平市永晖农机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的生产车间,稻谷在这里堆砌成山,运粮提升机、烘干机加紧作业。“近年来,我们不断加强烘干设备建设,目前每日处理量可达245吨,早稻收割以来已累计承接约4000吨稻谷烘干。”开平市永晖农机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理事长陈小云说。

       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市拥有水稻烘干设备500台,基本实现五邑地区全覆盖,可满足大部分农户的烘干需求。

       提高农机作业质量和效率是确保增产增收、颗粒归仓的重要举措。“今年我们突出以农机农艺融合、机械化信息化融合、农机服务模式与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相适应、机械化生产与农田建设相适应为路径,推动农业机械化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转型升级。”林立业说。